查看原文
其他

写作讨论 | 创新实践探究发展核心素养

吴志强 雷园园 陕师大中学生物教学 2023-02-13

【老朋友】点击右上方分享或收藏!
【新朋友】点击上方“陕师大中学生物教学”订阅我们!



        2016年5月7日晚20:00~22:00,《中学生物教学》编辑与众读者、作者在QQ群“中学生物教学5”(群号:214350192)就【粤】杨祖芳老师的论文创新实践探究发展核心素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就活动记录总结如下,以供更多的朋友探讨(对个别发言有所删减编辑)。        本次活动主持人:雷园园;书记员:吴志强。
一、原文再现

二、论文评价
观点1:核心素养的解析不到位
 

【深】夏献平

        1、选题紧跟形势;文章格式规范,论证比较充分,值得学习。
        2、需要完善的地方:“创新实践探究发展核心素养”这是标题。作者认为,创新能力是最核心的素养,并将此列为文章的第2点,也文章的主要部分。所有的实践问题都列于此。

        3、文章的标题的意思是“通过创新实践探究方法,发展核心素养”,但文章对核心素养的解析不到位,仅仅是引用了刘教授的一段话,且未具体写出生物学科的特色。没有列出“生命观念,理性思维,探究能力,社会责任”这样的生命学科核心素养的表述。文章中生物学核心素养没提到初中或高中。所有实例应该指向“创新”,新在哪里?怎样发展了核心素养?因此,最好结合这一内容做补充完善。


【滇】蒙庚阳
        忽视了教学反馈的精彩之处。学生实践结果如何,是否有创新之处?课外实践时,学生暴露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学生如何解决,还有哪些问题尚未解决,有哪些措施需要完善与改进,这应该是文章拿出来给大家分享的,也是文章的高潮之处,可惜没有看到。该文还强调对科学探究的支持需要“定期而高质量的评价”,可见,对于探究实验而言,评价不可忽视,遗憾的是杨老师在自己的文章中没有展现出来,尤其是学生的互评与老师评价。同时,只看到扫描微信二维码,“收集反馈信息”,(这些属于信息技术层面)至于得到哪些信息,没有呈现在文章中,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如何,教学反馈至关重要,因为学生的教学反馈是判断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这可能是不能被录用的第二个原因吧?

【苏】冒建鹏
        1、文章题为“创新实践研究  提升核心素养”,但文中基本未见“创新”字样,读者不明白本文阐述的内容中,哪些属于创新,哪些属于守旧。因为“微课”“翻转课堂”“二维码”等做法,其“创新”或“守旧”的定位都是有可能的。
        2、文中所言“具备较强的实验与探究能力,是生物素养标准中最核心的素养”有何出处?不能因为作者个体的解读,就推而广之。本文研究的对象实际是生物学素养的一个方面即“实践探究能力”,而文章的标题显得过大,是否应该拟一个副标题,如“以……为例”更为合适?
        3、文章中某些语句似乎有语病,不通顺,也不知道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
        4、文章最后的反思,没有落实到本文的中心上。反思1只是介绍了所谓的“双动模式”,而对该模式是否提高核心素养、如何提高核心素养,只字未见。反思2阐述“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离不开质疑的习惯”似乎过于单薄。反思3“互动创新提高课堂效率”似乎文不对题。概括下来,3个反思既不是并列关系,又没有层层推进的关系,显得杂乱无章。

【粤】陶勇
        能说“实践探究能力”是最核心的素养吗?
        1、在现行的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3科中都有对“实验探究”素养的共同要求。它也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之一。
        2、“科学探究”作为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4个中的1个,在生物学科中是很重要的。但并不能说其是“最核心的”最重要的。每一个核心素养都具有独特的重要价值,不存在孰轻孰重的问题,需要基于情境进行整合性的作用发挥,不能单独地进行价值比较。
        3、在9大核心素养之一的“科学精神”中,包涵了3个基本要点,其中就有“理性思维”和“勇于探究”。只能说实践探究能力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

观点2:论题与论据应一脉相承
 【皖】吴志强

        1、“核心素养”与“最核心素养”。论文始终强调“核心素养”,即“该文例谈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而在论文的主体部分“实践探究能力是最核心的素养”中,又强调的是“最核心素养”,题和文出现差异。另外,文中写道“充分掌握生物学知识是提高生物学素养的基本,具备较强的实验与探究能力,是生物素养标准中最核心的素养”。这里的“最核心素养”,没有找到相关理论的支持。
        2、重点论证部分说服力不够突出。杨老师是把“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整个教学设计从头到尾全部放在各个小标题中。这就给读者一种感觉:这与“最核心素养”的培养究竟有什么关系?说服力也就大打折扣。个人认为,论述中要说明两个问题:创新实践探究中的“创新”在哪里?这种创新教育区别与传统教育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优势几何?具体的实例是论述这两个问题的论证,最好不要把完整教学设计来笼统论证,可以将教学设计分割,组织成一个个的教学细节。不时的将这些细节拿来说明作者的观点,也许给读者的启发会更大。
        3、修改的建议。以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去论证这么大的一个标题是很难成功的。预期大标题小论证,还不如以小见大。可以将“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教学实践作为主题展开,重点突出“先学后教”“互联网+”等角度阐述新时期教育的发展趋势,并在这种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信息技术整合的中学生物教育在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指实验与探究能力)培养上的优势。

【滇】蒙庚阳
        文章标题是“创新实践探究  发展核心素养”,若从上位概念到下一级的下位概念简单排序来说,可以是这样:核心素养、创新实践、探究实验、以“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案例。标题中核心概念(如:核心素养)越大,文章的写作范围就越广,写作难度就增加,初看文章标题似乎像某课题研究的子课题论文,建议用正、副标题解决这个问题(不过一般不建议使用),或者把标题的内容移到文章的结尾,作为画龙点睛之笔,体现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思路。
        摘要应该是把文章的核心内容呈现出来,让读者阅读后就明白文章探讨了哪些内容,使用了哪种创新的方法,又是如何完成这些创新的。本摘要反而只用“该文例谈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一句话来阐述,过多介绍核心素养的提出背景、具体内容,而文章主要是强调探究实验的教学设计方法,文章究竟是如何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从摘要的描述里很难寻找到,这就使得摘要与前言没有太大的区别。

【皖】夏焦兵
        在QQ群里看到论文标题时,我不太确定究竟怎样对文章题目进行断句,看到文章摘要时,知道了杨老师是要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因此标题是否可以改成:“创新实践探究,发展核心素养”,结合文章内容情况,可否进一步改成“例谈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观点3:明确文题,优化结构
 【吉】李增光
        1、首先是文章标题不明确,如果不看文章,仅从标题看会有歧义。个人初看文题时就有两种理解:一是“创新实践,探究发展核心素养的途径”;二是“创新实践探究,发展核心素养”。在通读文章后,我才明白作者的真实意图。
        2、个人认为,文章摘要是要用简洁的语言将文章的核心主旨概述出来。但本文的摘要大部分都在描述核心素养的内涵,并没有突出本文的核心主旨——如何创新实践探究的。
        3、我个人认为本文的结构需要调整:

        创新实践探究,发展核心素养
            —— 以“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为例

        1 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2 实践探究能力是最核心的素养
        3 创新实践探究能力的途径
        3.1 双动模式培养核心素养
        3.2 互动创新培养核心素养
        3.3 质疑拓展培养核心素养
        把教学设计穿插在上述三点内容当中。


【皖】夏焦兵

        1、关于文章摘要。摘要中摘录的主要是教育部意见和刘恩山教授的观点,而关于自己文章内容的只有“该问例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生物学素养”一句。建议摘要中删除他人的观点,将自己文章的内容在摘要中稍微加以展开。
        2、关于文章内容。建议文章分成三部分:(1)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内涵;(2)实践探究能力是最核心的素养;(3)反思。
        在“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内涵”该部分中,仅引用了刘恩山对“核心素养”的定义,但对于“什么是生物学核心素养”,却没有提及。读了第2部分,才知作者认为“具备较强的实验与探究能力是生物素养标准中最核心的素养”,那就不如将其提前至第1部分。后面“生物学核心素养带来的变化将是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对此,我更是疑问重重:生物学核心素养带来的变化?是生物学核心素养已经铸就带来的变化?还是着力培养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观念带来的变化?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读罢全文,也不知道究竟是指什么,倒是有点像教育行政部门官员工作报告中的语言。
        “实践探究能力是最核心的素养”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内容是以实践活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为例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那么该部分标题是否可以改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案例——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本部分那一组学生代表的发言内容包括了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和光质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设计和结果等。这一组学生怎么方方面面的因素都要设计实践一下?精力允许吗?是否有必要?为什么不是各组分别就某一因素进行设计、实践?当然,如果学生能力很强,各种因素的影响实验都进行,那固然很好。另外,图1的纵坐标是什么?m-2吗? 这是真实数据吗?怎么没有实验进行的5个数据点(文中有5个烧杯,应当有5组实验数据的)?
“反思”部分:“3.1 双动模式培养核心素养”原来就是课前主动,课堂互动。为什么要提“模式”这一概念呢?数字化生存、互联网+、自我系统、元认知系统及认知系统……这些是要让实践更具有理论高度和时代气息吧? “3.2 质疑习惯培养核心素养”内容单薄。“3.3 互动创新提高课堂效率”这一段中又出现“开放课堂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模式”2个模式,如此多的模式,能玩得转吗?其实这一段的内容不就是“3.1 双动模式培养核心素养”中的内容吗?如果将其删除,从分标题角度看,条理更显清晰。
        3、关于文章语言。口语化严重,存在诸多语法毛病。如:文章题目有些难懂,不知如何断句;又如,摘要不通顺;再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紧张、该实验耗时长,每种环境因素大约需要20-50min才能做完,课堂上难以完成。通过实践,笔者得出与翻转课堂模式相结合,可以提高课堂交流的效率。


【滇】蒙庚阳

        如果说,文章内容很好,仅仅只是标题与摘要不够理想,我想编辑部是可以通知作者适当更改或者编辑部自己修改标题,就可以发表,但不能被录用可能与文章教学设计的内容是否创新有关,说到文章的新颖之处,该文更注重的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录制视频、微信评价以及投票等,这类文章假若改投到相对注重信息技术应用的期刊,可能会更受到青睐,举个例子,该文投《生物学教学》可能比投《中学生物教学》被录用的概率更高,这与杂志的选稿方向有关,即使是同一个杂志社不同的编辑人员对稿件的认识与录用也是有区别的,因此是否被录用与文章质量的高低没有必然的联系。人教版教材之所以没有把这个实验作为学生实验,这可能与教材编写者希望学生多多主动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有关,所以,在有限的课堂内是否能顺利完成这个实验,已经不是讨论的焦点,就该实验的内容而言,很少看到教学内容的创新之处,文中让学生先模仿以光照强度为例的实验(教师提前录制视频?),接着多做了其他几组自变量的实验,基本不属于创新,实验教学内容有创新、拓展或改进的,很容易发表,比如《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中有气体的产生》(生物学通报,2007,41(5):50—51)、《“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一节探究实验的改进》(生物学通报,2010,45(7):51—52)、《“影响光合作用因素”教学设计》(生物学通报,2006,41(11):34—35)等,之所以该文不能被录用,这是不是关键因素呢?期待编辑部老师们的看法。


【粤】陶勇

        就文稿的校对修改而言,编辑老师可能要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我初步看了一遍文稿,部分语句和表达上是可以继续修改完善的。有些词语是否可以删除,如“头脑风暴”“同步”等等。专业术语的使用有些不易理解,可能是我没有看懂,也没有相关的背景与经历。作者自己多通读修改几遍,也可以找他人看看,是否可以完善一些。
        在整理互动初稿也会修改一些内容,也会有些不完善的地方。
        文稿2.1中,对于光合作用的重要性的阐述,还是基于高考的压力。是新授课而不是复习课,是否可以避开直白的高考需求。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很多,“探究不同影响因素的实验”所需的时间不同,有的实验需要20分钟做完,有的需50分钟或更长时间才能完成。
        “笔者得出”是否可以改为“笔者采用”。“采用与...相结合的方法(或模式),来提高...效率”。
观点4:有作秀之嫌,实用性有待商榷
 

【皖】廖乐祥

        1、文中提到小组课前预习、学习——如观看老师视频范例,学生选定实验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现象,录制实验视频等,每组学生要去买相关实验仪器,这要花大量时间(学生不只是学生物),哪来这么多时间?每组学生上网是在学校(微机室工作人员要回家),还是在网吧(好象绝大数学校都禁止学生去网吧)?每组学生进行实验是家中(集中在一起好难),还是在学校?……
        2、设计实验,对学生要求是相当高的。我们这里省重点高中,还必须是名牌高中,估计才可能出现如杨老师文中提及的实验效果——如设计不同CO2浓度和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实验及记录表格)、用时间的倒数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并绘制了坐标图等等,故我个人觉得真实性值得质疑。
        3、评价反馈中提及的“学生用手机微信扫一扫投票”可行吗?我们这里是禁止学生携带手机入教室的。
        4、《创新实践探究发展核心素养》是否改为《创新实践探究  发展核心素养》的形式妥些?图2下方的标注为“不同浓度CO2,不同光照强度”建议改为“不同浓度CO2和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评价反馈中莫名其妙地出现一个不相关的图3。其他还有一些小地方不规范,就不一一列举了。


【苏】宋海霞

        1、文章语言不精炼,在对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描述有重复。
        2、摘要的书写与文章的中心思想结合度不是很高,使文章整体方向不明。本文主要探究了一节实验课的翻转课堂设计,对摘要中涉及的众多问题并没有提出很好的解决方案。
        3、文章的题目是创新实践探究发展核心素养,内容中对这一指向问题的解决缺乏具体措施。
        4、课堂设计中小组的展示时间较长,方式是一组组展示实验视频,学生展示中遇到重复实验如何安排,学生实验中不规范的地方等全班全部展示结束再进行评价,是不是不太高效。
        5、学生交流时间过少,怎么看这些内容一节课都不太容易完成。
        6、习题评价环节建议设置为学生改进实验方案,或重新设计实验进行交流。
        7、本文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的培养缺乏指导和归纳总结,全文并没有看到学生的创新。


【粤】陶勇

        1、学生使用手机和电脑的问题。同属于广东珠三角经济圈,中山比肇庆经济发达,教育也领先。基础教育的投入还是明显的。个别班采用平板上课是可以的。用手机看视频网速如何?我校是不允许学生在教学区使用手机,我想很多学校也是这样的。互联网+教育,现在并不容易。这几年,我一直关注网络对教育的影响,也包括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等等。
        2、“研究性学习”与“基于项目的学习”,翻转课堂+互联网也难以适应和接受,创新模式问题。
观点5:题材新颖,给人有思考和启发的导向
 【吉】庄玉珠
        本节课我采取的方法是课前制作了一个微课,微课的内容是关于“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视频主要是呈现实验过程。视频内容以人教版教参的视频为基础改编节选的。课上由于没有实验条件,采用拓展方式让同学们继续探究其他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学生已有相关方面的知识,导学案中再提供一些相应的资料帮助他们完成实验的设计,并采取小组交流的方式完善实验过程,最后小组代表展示来分享优秀成果。
反思:这种教学效果要比直接去讲授好的多,学生虽然没有亲自做实验,但是基本的实验设计,流程,预期结果都已经熟练掌握。所以让我有所收获的就是:一节课成功与否就看学生是否动脑,只有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才是真正的学习,真正的去获取知识。


【粤】黄文莉

        1、文章内容充实,条理清晰,以“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为例,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从文章中可以看出杨老师非常关注当前生物教学中的热门话题,如“核心素养”“翻转课堂”“微信教学”,难得的是还能将其整合运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这令我非常佩服,值得我好好学习。
        3、文章标题《创新实践探究发展核心素养》中“创新”应该指的是运用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来实施教学活动吧,但文章并未明确指出新在那儿了,这种方式具体发展了哪些核心素养?
        4、个人觉得文章中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是亮点,而核心素养这个概念较大,要写好不易,不如以前者作为文章重点,文章标题改为《浅谈翻转课堂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运用――以“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为例》,文章最后总结时可以点明这种教学方法发展了生物学的何种核心素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是对文章的升华。


【陕】燕亚军

        1、文章介绍了核心素养,那么就应该分析比较当下提出他的原因,过去我们一直提及的是强化双基,后来我们强调三维目标,时下又提出核心素养,三者是名称上的变化吗?肯定不是,“核心素养”比学生“能力”的含义更为广泛。“能力既可以是与生俱来的,也可是后天形成的,但素养却是可教、可学的。”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同的是,素养更强调知识能力与态度的融合,超越了长期以来知识与能力二元对立的方式,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强调反省、思考及行动与学习。
        2、核心素养和以往目标不同,那么在生物教学中,生物教学的核心素养究经是什么?分析找准我们行文的核心和切入点。
        信息素养:是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利用、创造的能力。
        思维素养: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维训练,是长期以来被忽视的一个问题。应该培养年轻人三种主要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人文素养:培养现代公民。
        专业素养
        身心素养:健康的身体、积极的心态、平衡的情感对现代人尤为重要。
        3、结合我们的分析我们怎样在生物教学中落实这几个方面,考虑环境、学生实际、学科特点对其分析指出落实策略。
        4、实例分析上要具体,既要侧重核心素养,更要兼顾与三维目标的不同点。
        5、最后是归纳提升和提出自己的设想或理论。
        6、所以这样已考虑文章的标题就有点不恰当。


【豫】万全安

        这篇文章和这个实验是有很多创新点的。譬如头脑风暴法,讨论课题,软件平台的使用,手机二维码及微信的使用,体现了互联网+在现代教学中的运用,还有翻转课堂的形式,这些对我一个县城来说。既近又远。说其近,是因为虽没接触,但听到太多相关内容,说其远,是因为我们现在学校的教学依然还是一支粉笔,网络和手机的使用是违反校规校纪的。这个实验如何能够为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带来核心素养的提高?仅仅通过对高科技和现代教育手段的理论学习吗?


【苏】 王万清

        这篇文章的亮点我认为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教学设计上,所以可以写成一个很好的教学设计类的论文,换一个标题,教学的思路很好,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的素养,这个实验如果放手给学生做,效果肯定会更好,但课堂容量就不会有这么大了,而且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真正能够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观点6:编辑视角看论文写作
 【主编】李高峰

        1、文章题目取得太泛,太上位,应体现出“生物学”或“科学”,因为我们的期刊是《中学生物教学》。
        2、文章的摘要部分其实属于研究的背景信息,不是本文或本研究的主要观点和结论。
        3、文章的第二个大标题“实践探究能力是最核心的素养”应删去,因为该部分内容属于第一个大标题“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2.1  2.2  2.3没有对应关系。或者将标题改为“例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4、建议将文章的“反思”作为第二部分,命名为“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把原第二部分作为“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编辑】雷利平
        1、题目需要修改,题目稍大。
        2、摘要、关键词需修改。看完摘要只能明白“核心素养”的概念,不能了解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几方面的工作。摘要是对论文的总结概括,是读者一看就能了解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的主要内容。借此机会提醒下,有的老师把摘要写成了前言。具体的摘要如何写,以前微信有过推送。

        【论文写作那些事】摘要写作注意事项

        【论文写作那些事】摘要的写作要求

        【论文写作那些事】论文摘要写作的重要性及类别

        【论文写作那些事】关键词的写作意义及要求

        【论文写作那些事】关键词写作中的常见错误

        3、正文。本文分3部分,核心素养的介绍,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但是核心素养和后面两部分是割裂的,联系不够紧密;教学反思可往实处写,写得稍虚。
        4、参考文献。(1)不标准,没有提供参考的期刊和书籍的页码。具体的参考文献如何写,群文件中有参考文献的文件,大家可下载学习。参考文献的价值就是别人可以通过作者提供的参考方便地去学习,如下面的格式:
        [8] 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细胞生物学[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如果有老师也想看看文章作者参考的内容,那他拿到这本书要找到相关内容很困难,但若作者提供了页码,别人想要了解或学习就比较方便。如果不提供,那么参考文献的价值就不大。(2)需要再文中相应的位置标出。

【编辑】陈进
        审稿意见:(1)选题缺乏导向性和创新性;(2)文章的理论深度不够,实践意义不足,没有发表的价值和意义;(3)文字表达能力欠缺,口语化问题严重;(4)语句逻辑不清,可读性不强;(5)探究活动不够精彩;(6)教学反思形同虚设。
        建议的写作框架:(1)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和要求。参考并引用课程标准、其他论文、教学理论的相关内容。(2)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开展“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根据(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质)等因素设计教学活动,活动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表达准确、清晰,写出活动中的得与失。(3)将教学活动中的得失及存在的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

【编辑】刘亮岐
        1、论文写作方面。(1)摘要应短小精悍(200~300字),不举例证,不叙述研究过程,不用图表,不与其他研究成果比较,不做自我评价;意思完整,有头有尾,有条有理仅需介绍文章写作目的,所做研究,完成了什么工作等,一般也不对文章及内容做评价。本文摘要问题:与正文不太相符;于正文有重复;应避免出现“笔者”“作者”“本人”“本文”“该文”等字词。(2)关键词一般3~8个。可以从题名、摘要、层次标题、重要段落中抽提与主题概念一致的词或词组,一般为名词,或者名词短语,本文中“探究”不合适,应更具体,例如可改为“实验(实践)探究能力”或者其他合适的。(3)实验探究能力or实践探究能力,应统一。(4)“1”中内容与摘要有重复,不宜出现,一般来说摘要可能简单点,正文要更详细些。(5)“实践探究能力是最核心的素养”?如是应有权威的参考文献。(6)剩余全文还有一些写作方面的问题,但基本内容相对完整,结构也合理,没有太大问题。

        以上问题在很多文章都会出现,并不是不能过审的主要问题,我们对于通过审核的文章会进行3次编辑校对,这些问题都能解决。

        2、审稿方面:(1)是想写一个教学设计还是教学研究类论文(以教学设计为例)?指向不够明确。(2)该课这样的教学设计可能仅仅能纸上谈兵,没有实践指导意义。(3)展示的一则学生设计有所不足,但是没有进行评价和优化。(4)反思没有针对性,没有直接指向该教学设计。

        以上问题可能是文章不能通过审核的原因。

【编辑】雷园园
        1、文章优点。总体来说,文章写得不错,紧扣当前生物教学的研究热点——核心素养,有整体规划、有思想框架,也有具体、完整的案例。在写作上,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要素齐全,语句通顺、流畅,格式规范,图表清晰,给编辑留下很好的印象。因此,通过了一审。
        2、不足之处。(1)文章读完,感觉核心素养的具体案例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理论和实例是“两张皮”。(2)文章用较大篇幅介绍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个人认为没有必要。在“核心素养”研究火热的今天,几乎所有老师都知道什么是生物学核心素养,以及它有哪些内涵。(3)“反思”部分是文章的重点,是能拔高文章层次的内容,但处理稍显草率,应展开详细论述。

        3、修改建议。个人认为,文章有两种修改方式,论述的角度和重点有区别。

        第一种,文章可以写成《浅谈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策略——以“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为例》。文章可以“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为例,提出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策略:双动模式、质疑习惯、互动创新模式等。三个策略是文章的重点,叙述各策略时,可以把整个案例分解开,写明各策略对应案例的哪一部分。当然,可在结尾部分可以点明实践探究能力是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中最核心的部分,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这样文章的高度也就上升了。
        第二种,文章可以写成《巧用翻转课堂   提高教学效率》,因为文章的案例“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其实是一个很好的翻转课堂的实例。从案例的设计、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的互动交流、拓展、评价、反思总结等,结构非常完整,叙述也十分清晰、有条理。稍加充实,完全可以独立成篇。

【编辑】张广斌
        1、选题不宜过大。文章标题《创新实践探究发展核心素养》中,“核心素养”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的研究范围,由一个实验的操作来达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现实。
有人说,题目就像文章的眼睛。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好的选题能使人“一见钟情”,吸引人将这篇文章读下去。所以,标题的拟订应遵循以下原则:能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简洁明了,措辞恰当;便于摘录和检索。此外,标题拟订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题目宜小不宜大;字数宜少不宜多;见地宜新不宜旧;取材宜熟不宜生。
        2、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文章的摘要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研究的问题、过程和方法、研究的结果,字数要控制在300字以内。摘要要以第三人称客观描述,不宜出现“本文”“我”等语句。
        杨老师的课堂仍有很大的可取之处的,可以看出还是费了心,下了很大功夫的。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学科课堂?借用我社基础教育研究院院长任鹏杰老师的话来说,我们的课堂应该是这样的:
        准确教学,透彻理解,有可靠知识的课堂——不务虚;
        生动活泼,学来生趣,有特色魅力的课堂——不僵化;
        交流问题,解决问题,有方法启迪的课堂——不空悟;
        协商思想,服务生活,有价值引领的课堂——不失魂;
        互动参与,激活差异,有公民文化的课堂——不独裁;
        质疑批判,追求真理,有人格担当的课堂——不盲从;
        学情为重,据学论教,有评鉴改进的课堂——不失责。
        这些在杨老师的课堂还是有一定体现的。

三、自由发言
【苏】范芳玺
        杨老师利用和结合了当下的流行元素,比如手机二维码扫描,问卷调查,是很有想法,我也曾经想在公开课上用。但最终还是放弃。不过可以通过PAD来实现扫二维码实现E学习,因为目前学校学生是禁带手机的。
【冀】朱昊
        杨祖芳老师的文章单单从一个实验教学组织过程不能很好体现如何发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过于散,最好概括的说出培养策略,通过多种实践方式来说明如何发展生物核心素养的,文章主体都在叙述 实验案例的组织过程,与文章题目不是很搭。
【粤】李文送
        核心素养,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中国教育学会之前公布的是征求意见稿,至于学科核心素养更没有统一意见,或者比较权威的意见。
【苏】张德超
        实际上我一直在思考,我们生物学教师除了生物学应试所需的知识之外,还可以讲些什么呢?方能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我一直反对一节课一味地强调考试中考察的知识点,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如何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有效教育,我认为有时比纯粹知识的教学更重要。
【宁】盖玥
        其实,一节课并不能体现出所有的素养,不同的课堂,能抓住和培养某些学生,某方面素养已不易,尤其是实验实践类课堂。核心素养是通过理论和实践逐渐累积的过程,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发觉和培养。
【编辑】刘亮岐
        李增光老师的建议是写教研论文的结构。摘要的写作是通病,很多老师的评论中都有,怎么写好值得注意。夏焦兵老师的评论值得仔细研读,很有意义!陶勇老师的上传文件中有很多内容是精心提炼总结的,希望老师们可以下载研读,丰满自己的理论。
【吉】 庄玉珠
        夏老师剖析的很全面,从文章内容到文章的结构都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蒙】 于伟东
        夏老师的评论,充分告诉我们一条:论文不能脱离教学,教学不能脱离生活。
【主编】陶铭
        看文章就像相亲一样,首先看外表——标题,其次是交流——看正文,再下来……
【苏】宋海霞
        我在课堂中比较注重科学史的教学,很多实验思想和核心素养在科学史中就有明确的培养途径和具体体现。我会在科学史的介绍基础上找一个突破口让学生学习和改进实验,再设计示范实验让学生进一步设计和改进,慢慢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体悟科学的精神。
【粤】陶勇
        经济发达,理念新,敢于尝试,还是可以的。另外,核心素养是热点,了解知道,到理解,到实践,包括新课标和新教材,任重道远!
【皖】廖乐祥
        我是用嘴上的(没有做实验)这节课,然后找几个典型例题讲解并巩固提升(我们这里强调应试教育)。我曾在《中学生物学》上发了一文,并全文被人大复印中心全转载。那次我真是做了,效果不错,但后来极少这样做了,时间不行,也太累,与应试教育冲突很大。
【皖】吴志强
        需要指出一点:杨老师的课堂模式目前在很多地方都有实践了,这种课堂可能有争议,但是作为一种不新的“新事物”,已经在全国各地热火朝天的开展着,我自己也上过这样的课堂。这种课堂中的手机或平板是学校智能教室中就有的。其实在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对科学史等内容教学更有利,因为科学史可以通过微课或是其他的视频信息直接呈现给学生更方便和高效。
【陕】张倩
        我们这里学生手机、平板都是禁止带的,而且领导和家长都认为这是对的。而另一方面学校也在开展微课,又是寄宿制学校,绝对自相矛盾。
【鲁】胡香荣
        杨老师利用翻转理念设计教学,个人感觉不太适合实验课教学。如果侧重实验教学,就直接进实验室。重点让学生亲自做,杨老师事先让学生在家里探究,不现实,因为好多材料难以准备,难以落实。
【新】侯伟
        杨老师这种课,更多的时候,是适合表演 。再说点论文的事,很多得放的用词需要再精心打磨,站在编辑的角度,越省事的论文越容易被选中。再补充一点,很多人写论文的缺点是太直白,不会套理论,而这篇文章,恰巧是理论套的过多,过大,大到让人一读就看出来了。对文字的打磨,语言的修饰,真的是要下功夫啊。这一点,不得不说,中学生物教学的编辑做得很好,也很有水平。
【苏】宋海霞
        双因子对实验的影响我都认为不用让学生设计,直接案例分析就行了。因为没有新的实验思想在其中,只是要求分析方法而已。真的。教学过程中我有时也很受伤,但大多数时候用理想来鼓励自己,实践中不断调整自己,真是有收获的。实践一直在变,学生,班情教学条件等等都在变,所以要不断调整,没有统一的教学思想的。
【吉】李增光
        其实现在我们的课堂还是太多的关注知识的教学,少了一些对学生思维的培养。
【皖】夏焦兵
        侯老师不要因为高考捆住了手脚,还是要有点理想主义,哪怕我们遍体鳞伤。陈月艳老师的书告诉我们水平如果足够的高,理想和现实是可以完美统一的。尽管我们大多数人达不到她的水平,但还是可以作为一个信念或者追求。
【吉】中李增光
        那实验教学来说,即使不做也不应该直接讲给学生,应该让学生思维动起来,自己设计,点评,要让他们的脑动起来。
【蒙】于伟东
        我觉得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学生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就是怎么样在高考中得到高分,所以他们需要。
【新】侯伟
        我觉得实验教学的困惑:年轻的老师不敢尝试,因为年轻老师在学校还没站稳脚跟,不跟冒险,先得死磕成绩。年长的老师不愿尝试,明明可以教的轻松一点,为什么要那么累。
【编辑】刘亮岐
        也许知识多年后都忘记了,但是自己动手做过的东西可能一辈子都忘不了,会影响一辈子。
四、总结——【编辑】雷园园

       我想今晚的讨论,参加的老师应该都很有收获。讨论前,大家认真研读了杨老师的文章,准备发言非常充分、有水平。很多老师的发言其实就是一篇小论文,值得我们仔细读、来回读,开阔视野,积累经验。

       今晚发言信息量很大,可能大部分老师只是看了个大概,但精彩的发言值得我们讨论后花时间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包括我们编辑,也要好好学习老师们的经验。
       再一次感谢参与讨论的老师们,感谢美丽大度的杨祖芳老师,感谢兢兢业业的吴志强书记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